鹿特丹影展的第一部片 獻給台灣電影
桂倫美主演的"闔家觀賞" 結局 我哭了
鹿特丹影展的最後一部片 獻給台灣電影 
戴立忍主導的"不能沒有你" 眼淚噴的不像話

 

director


出國往往是更認識自己的過程 從前沒想過自己會這麼支持台灣電影
反而當身在國外 參加影展時 才會這麼熱血的把台灣參展的電影翻找出來
大力推薦給外國同學 拿支國旗組團去看電影(說說而已)
這次影展所看的兩部台灣片 都是以家庭為主題所拍攝出來的
"闔家觀賞"很可惜 前半部搞烏龍被接到某法國情殺電影
已經是短短30分鐘不到的電影現在我也才看到了後半部的十分鐘左右
沒有辦法體會很深刻的說些什麼評論或感想
至於No Puedo Vivir Sin Ti(西班牙文的"不能沒有你") 我都噴淚了當然是好片
沒有太多包裝過的畫面處理 戴立忍用黑白電影描繪一個真實的社會故事
一段最真最單純的情感 父親與女兒間 就這麼深刻且感人的被鏡頭帶了出來
而除了電影本身帶來的感動外 看到台灣電影在鹿特丹當地的大戲院上演且整場滿座時 
那又是另一種不同的驕傲與感動 台灣還是能以非經濟及政治的力量在國際間發光發熱的

電影結束後的問答時間 有人問到為什麼台灣電影卻要以西班牙文命名
(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疑問 而且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文)
戴立忍說 西班牙語是南美洲主要的語言 而南美洲給人的印象是熱情是奔放的
他希望台灣男人(片中的爸爸)能像南美洲人 勇敢把自己對女兒的愛說出來

聽完"戴導"說完 我一直感觸很深

其實不只台灣男人 台灣人都是這樣
其實不只這部電影 影展第一部描繪台灣家庭的電影也處處看的到戴導所指出的現象
台灣人的愛 是含蓄保守 是身體力行的付出
我們從不熱情的擁抱 我們拒絕滿嘴的"甜言蜜語"
很可惜不是嗎 愛為什麼不說出來呢

記得某次聚會時 Pat(也是RSM的台灣MBA)突然說到"你們上次跟父母擁抱是什麼時候"
我說"出國前阿" 後來才發現 原來我真的是身在不正常家庭 因為好多人都不記得了
跟媽咪擁抱親臉頰對我來說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這是從小阿母就強迫我養成的習慣
跟姊姊的感情從我們不住在同一間房間後就開始越變越好
或許是出國太久不見最近阿姊也開始沒頭沒腦就傳一句"阿姊愛妳"的訊息過來
我當然知道她們都愛我 我也愛她們 可是當看到這些訊息時心頭還是暖暖
我開始相信這簡單的力量 相信是這些簡單的肢體與語言把我跟家人拉的更近更為彼此關心

我永遠記得當我國中時 某天禮拜六中午放學前
老師交待了週末的回家作業 就是要跟父母說"我愛妳"
我超認真想完成這個作業 盯著我娘半天跟她說我有句話要跟妳說
卻半天都說不出口 後來還哭了(真丟臉不過還是被她猜中我想要說什麼)

出國後 我學會怎麼擁抱 怎麼說出我的關心與在乎
我也要我的朋友我的家人 在我60歲生日時還能跟我親吻擁抱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J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