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還不懂事的小小年紀,我從媽媽的朋友手中接過一個鑰匙圈,鑰匙圈上頭串著一雙藍白雕花的木頭鞋子,引起我的好奇,常常把兩隻手的食指假裝是小腳的穿進木鞋裡面去,在桌上點阿點的,想像著世界上這麼小的鞋子是要給誰穿?
過了將近20年,踏上荷蘭開始新生活,當我走在Amsterdam的街頭,隨處可見的紀念品店裡,看到了好熟悉的藍白雕花木頭鞋子鑰匙圈,才驚覺原來知名的荷蘭木鞋這麼早就與我的生命有了接軌……
提到荷蘭,木鞋一直都沒有鬱金香及風車來的吸引我。
來到荷蘭後,我期盼鬱金香季的到來,等待著擁抱傳說中五顏六色的遍地鬱金香;我打聽著尋找荷蘭最古老的風車,期待某天站在巨大的風車底下,仰頭凝視百年歷史帶給我的震撼與感動;而木鞋,對我而言卻僅是個賣給觀光客的玩意兒、擺飾品。
我也曾稍稍好奇:荷蘭人真的(曾經)穿木鞋嗎?卻也從沒仔細探究,只是按照自以為的常理判斷─應該不可能吧,這麼硬的東西怎麼穿?
直到某個愜意的週末與好友走訪Zaanse Schans這個美麗的風車村,無意間晃進了坐落在當中的木鞋工廠「Klompenmakerij」後,我才對看似平凡無奇的荷蘭木鞋有了徹底的改觀…
首先吸引我的,是支巨大到我可以躺進去的鮮黃色木鞋。我像隻蜜蜂被花蜜給吸引了過去,轉了兩圈那支木鞋卻始終還是full booking的狀態,被一群玩的不亦樂乎的小鬼給佔據,於是決定進去木鞋工廠耗耗時間後再出來搶鞋子。
推開門後,我才發現裡面比我想像的有趣太多太多。不同於一般的紀念品店,這間工廠將木鞋的故事從歷史開始說起,不僅展示了木鞋的發展、道具,圖示說明當時人工的製作過程,還有創意的木鞋展示品,小小的走道就讓人看的眼花撩亂。
繼而現身眼前的,是看似木鞋的出生地,擺設著幾具機器設備、木頭、木鞋半成品。正想著“這間工廠還真是有心,這麼煞有其事的佈置給觀光客拍照使用,下一秒我就發現這個煞有其事的機器及木頭們是玩真的。
我們被吆喝著坐下來欣賞師傅的木鞋秀。拿起一根木頭,師傅邊開始進行工作邊介紹:「在從前,製作一雙木鞋需要花上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而現在因為有了機器,製造一雙木鞋只需要五分鐘…」說著,那根被拿起的木頭就開始被機器削阿切的,有點像打鑰匙,機器內卡著另一雙已經成型的木鞋,與木頭一同在機器裡轉來轉去,機器就這麼複製著成品木鞋的形狀,切刻著木頭。從一根木頭到一雙幾乎成型的木鞋,共經過三台機器,五分鐘不到。接著師傅取下幾乎成型的木鞋,用厚重的利刃將鞋底、側邊的弧形給熟練的切割出來,木鞋才算完整成型。
隨後,拿著剛誕生的木鞋,師傅將嘴巴對著鞋口,用手摀著剩下的縫隙,猛吹一口氣,只見從鞋頭就這麼瀉下了好多水,真的是好多水,而不是幾滴水!原來這是因為在製造木鞋前,木頭必須被水浸泡幾天幾夜使之變軟,才能夠輕易塑型的結果,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
那麼到底為什麼好端端的鞋子不穿,荷蘭人要跑去穿木鞋?
荷蘭一直是赫赫有名的低地國。五百多年前,當大半的國土面積都還隱身海平面下,四處泥濘時,荷蘭人為了解決嚴重的溼氣問題,於是開始穿起兼具防潮保暖及透氣的白楊木鞋,木鞋也從此奠定了它在荷蘭歷史中難以被取代的地位。時至今日,木鞋的實用價值也被裝飾、紀念價值給逐漸取代了,除了些零星鄉下地區的農夫及木鞋工廠的師傅外,幾乎已經很少在路上看見有人穿著木鞋喀啦喀啦的走著。
看著店裡琳瑯滿目的木鞋,想要挑上一雙自己喜歡的其實並不困難,師傅也貼心的提供了挑選木鞋的正確方法─腳放進去後預留一根手指頭的寬度,就是最適合的木鞋尺寸了。
我的木鞋知識就這麼從零被迅速的填補了起來,於是乎看出去的世界開始不同。環顧四周滿山滿谷的木鞋製品,我跳脫「觀光客玩意兒」這層膚淺的表面,試著體會木鞋對於荷蘭人更為深刻更為無可取代的意義,終於在來到荷蘭的八個月後,我買下了第一件的的木鞋紀念品。
木鞋工廠,風車村最意料之外的收穫。
相關相簿連結:http://www.flickr.com/photos/joycehe/sets/7215760598962283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