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前離開鹿特丹時 我對旅行所抱持的期待一如往常
逃離壓迫的環境 充電休息 及拜訪美麗陌生的國家
卻在這十天內 不停的感受及被衝擊 在兩個截然不同的東歐國家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發現 全新 旅行的意義
我必須感激 最終我還是到了歐洲
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 我會毫不猶豫的再度踏上這塊大陸
歐洲太美 美的不只是表面風景 而是她所包含的文化及差異
當我對她的接觸越深 越發現在這個歐洲世界裡我又縮小了一點
我懂得太少 我試著想懂得更多 我開始找到動力 在MBA及生活上
開始期待做些什麼 在未來的12個月裡 在這個無盡的寶庫裡
從來我只抱怨這裡的食物太貴 生活太辛苦 與台灣相比的確如此
但我沒有發現的是 這裡的精神糧食是隨手可得
光是荷蘭就有上百家的博物館及美術館 更別說其他國家
多到像台灣的7-11 常常兩三步就有一家博物館 而且沒有貴不可攀的門票
這趟旅行 三百塊台幣我看到Picasso及Hundertwasser的作品
藝術及音樂演出同樣如此 在鹿特丹只要五歐我可以享受一場音樂會
這趟旅行 兩百塊台幣我看了場歌劇 “波希米亞人”
四百塊台幣我聆聽了三小時的現場爵士演出
在歐洲 藝術不是奢侈品 不是有錢人的特權 是平民娛樂
再提到國家間的差異 在我們既有對歐洲的認知裡 至少我自己的認知上
西歐是昂貴美麗 東歐是保守神秘 南歐是開放熱情 北歐則是高雅又冷冽
除此之外 國與國間 一直以來我覺得應該是差異不大的
但經過幾次旅行(比利時及德國) 我的認知一直被無情的衝擊
直到此次前往了匈牙利及捷克 認知瓦解 我太需要重新認識這些歐洲國家
她們彼此間不但不像 而且非常不同 這是很有趣的發現
每個國家都有著不同的個性 只要待上個兩天就能輕易觀察到
即便彼此離的再近 即便是德國及荷蘭 或是匈牙利及捷克 太不相同
這次的十天旅行 意義是超乎我所預期
我愛歐洲俯拾即是的藝術 或許可以順便學習品酒及享受cheese
如果我可以看透歐洲國家的多樣個性 為何還要執著大美國主義
或許對許多台灣人來說 美國幾乎就是我們的世界
但出國之後 才發現美國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大
這個世界還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去學習
而第一步 就是學習執著 對於我所感興趣的事物
很多 但我從來不深入 只喜歡淺淺的碰
需要改變 希望一年後我懂的不再只是皮毛